图① 黑龙江省建设集团、黑龙江省建工集团自主研发的“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扩底桩实施工程技术”,采用长螺旋钻机钻至设计深度后再利用专用装置搅拌扩底,使其承载力及抗拔力大幅度的提升。该集团借助院士工作站及博士后工作站平台,着力实施自主创新,获得专利授权120多项,形成了节能省地环保型承重墙体系成套技术。 黄力辉摄
立足科学技术创新建设高新技术项目,改造提升“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鼓励支持“民字号”,为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推动产学研深层次地融合,加快高新技术园区建设,支持企业成立研发机构,提高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获得成果转化收益比重,对取得重大创新成果并实现产业化的项目给与支持。
2014年,黑龙江扎实落实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强省战略任务,着力健全“五个机制”,为全省“五大规划”和“十大重点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实现1328.2亿元,同比增长5.5%。
承担949个国家科技项目,组织实施51个省级重大科学技术项目。2014年有22个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全省申请发明专利超过1.3万件,同比增长30.3%,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56件。
全省落地转化成果531项,签约24亿元,吸引投资79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实现121.2亿元,同比增长8.1%。与中关村建立了合作机制,中关村(哈尔滨)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建成并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已有17个中关村项目入驻。
省科技大厦吸引GE(中国)哈尔滨研发中心等62家国内外高端研发机构入驻,新兴起的产业研发、知识产权交易等8大平台功能加快提升。新成立了省科技服务业联盟,通过组织成果对接、科技沙龙等96次活动,服务企业574家。
全省新培养各类人才516名,培育创新团队60个。国际科学技术合作日益活跃,有96名海外人才与本省企业、科研单位达成78个合作意向。
整合了省级各类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了纪检监察、科研诚信、“黑名单”和绩效评价制度,省级科技项目全部实现网络申报、全流程监督、全过程管理。加强专利行政执法,共查处违法案件366件,同比增长60%。
争取国家科技项目949项,获经费支持7.7亿元。哈尔滨空调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1000MW直接空冷机组,是世界最大的首台空冷机组,被列入国家战略性创新产品。围绕黑龙江省重点产业转型升级,组织实施了“天然石墨负极材料生产关键技术及电池制造”等51个省级重大科学技术项目。
全省建设省级工程技术探讨研究中心26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97个、企业院士工作站41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43个。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组织哈工大、哈理工、黑大和省工研院等单位发布成果1200余项,对接375项。省科技投融资平台发起设立了科力创新、富德创投等5只子基金,聚集资本规模达到10亿元,4年来服务科技型企业超过500家。
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东北分子育种基地落户哈尔滨国际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第五届“哈科会”吸引34个国家和地区的1736个高新技术项目参展,有121个项目落地签约。
新制定的《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新《条例》规定了政府责任,突出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优化科技投入机制等方面的措施,在鼓励企业创新、激发科研机构主体活力、激励科学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等方面,对黑龙江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全省建有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三个国家级高新区和牡丹江、佳木斯两个省级高新区。黑龙江省与中关村建立了合作机制,已有17个中关村项目入驻。哈尔滨科学技术创新城新引进中科院声学所等6家研发单位和55个项目,累计集聚国内外研发创新机构179个,创新创业广场新增入驻企业166家。大庆高新区和齐齐哈尔高新区成为首批国家低碳园区试点单位。全省5个高新区实现总收入4121亿元、总产值3615亿元、利税45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6%、11.5%、11.4%。
全省37家农业科学技术园区以中国农大和东北农大、省农科院等34个省内外高校、院所为技术依托,组织农村科技特派员创建示范基地324个。连续3年实施3期国家粮丰工程建设项目,在全省19个县市、28个农场累计建立玉米、水稻高产攻关田(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7532万亩,增产粮食393万吨。
组织实施了“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研究开发”等6个省级重大研发项目。实施边远贫穷的地方人才支持计划科学技术人员专项计划,选派440名科学技术人员深入28个贫困县提供技术服务。